臭虫,又称床虱、木虱,昆虫纲,半翅目,臭虫科,臭虫属。在人居室内繁殖,嗜吸人血。全世界已报道的臭虫共有70多种,仅温带臭虫与热带臭虫与人类密切相关,其余种类大多寄生于禽类、蝙蝠和其他动物。

一、形态特点

成虫体长45㎜宽约3 mm,背腹扁平,卵圆形,红棕色,遍体有毛。体分头、胸、腹3部分,头部两侧有突出的复眼l对,触角4节能弯曲,喙分3节,内含刺吸式口器,喙平时藏于头下沟内,吸血时从头部前下端伸出。胸部由3节组成,前胸发达,前胸背板前缘有不同程度凹陷,侧缘略圆,后缘平直或略向内凹,前胸背板形状是鉴别两种臭虫的依据;中胸背板小,呈三角形,其上面附有一对翅基;后胸较中胸稍大,但大部分被翅基覆盖。足3对,第2、3足间有臭腺开口,分泌液臭味难闻,有御敌和促进交配的作用,故名臭虫。

 

 臭虫.jpg

 图1   温带臭虫成虫

 

温带臭虫在全世界都有分布,在我国也广泛分布于东北、西北、华北和长江以南的一些地区;热带臭虫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诸省(北至湖南衡阳、贵州遵义、四川成都一线)。两种臭虫形态相近,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胸背板的形态:温带臭虫的前胸背板较宽,中间显著隆起,前缘凹入较深,两侧角向前突出遮挡部分复眼;热带臭虫前胸背板较窄,前缘凹入较浅,两侧角向前突出但不遮挡复眼。

二、生活史

臭虫属不完全变态昆虫。生活史分为分卵、若虫和成虫3个时期。

成虫吸血后产卵于孳生栖息场所,以人的卧室为多。卵椭圆形,长约1mm,常3-6个聚集在一起,初期为乳白色,随后变黄,常粘附于寝具、缝隙或粗糙表面。卵在1825℃条件下一周可孵出若虫,若虫外部形态与成虫相似,但不具翅基,个体较小且表皮薄嫩,体色较浅。若虫经5次蜕皮羽化为成虫,从卵发育为成虫需时约一个半月或稍长。臭虫繁殖力强,一年约可繁殖4—5代,繁殖代数视血食、温度和湿度的情况而定。成虫寿命1年至1年半。

三、生态习性

1、生活习性

臭虫具有群居习性,常常在隐秘的位置聚集栖息。臭虫怕光,多在夜间活动吸血,行动敏捷机警,在吸血时如人体稍有移动,即立即停止吸血而隐藏起来,爬行速度比较快,每分钟可移动1—2 m吸血后常栖息在人居室内,尤其喜于寄生在木质床铺、床靠背、被褥、草席、蚊帐角落、枕头、桌椅、墙壁缝隙、糊墙纸后。

气温是影响臭虫季节消长变化的主要因素,生长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833℃,相对湿度为55%-60%。炎热夏天,尤其在8月是臭虫繁殖高峰期,寒冷的冬季活动停止或减少。其扩散多数随着家具、被褥或行李搬迁所致,因此臭虫广泛地分布在家庭、宿舍、酒店、电影院、候车室和各种交通工具如火车、汽车、轮船等场所。

2、吸血习性

臭虫的成若虫皆吸血,且嗜吸人血,成虫必须吸血才能产卵,吸血量可超过自身体重的1—2倍,若血源不足也吸动物血液。

臭虫的吸血高峰时间段在人就寝后1—2小时和拂晓前一段时间。成虫每次吸血时间持续10-15分钟。臭虫吸血时并不趴在人的皮肤上,而是停在紧贴皮肤的被褥、衣服或家具上,叮刺时将涎液注入皮内,这种涎液使得局部出现红肿丘疹,使人瘙痒难忍,挠破皮肤可造成继发性感染。臭虫长期被怀疑有传播疾病的可能,虽然用实验方法可使臭虫感染多种病原,但至今尚未能证实在自然条件下臭虫能够传播疾病。

臭虫耐饥力强,成虫通常可耐饥饿6-7个月,甚至长达一年,若虫也可耐饿3070天。臭虫吸血后排出的血粪污染床铺、衣被、家具,留下暗褐色的污迹是判断臭虫是否存在的依据。

 

四、防制

灭臭虫一定要遵循全面、彻底、同步、多手段反复杀灭的原则。治理感染臭虫的整栋楼宇时,各楼层和各个房间必须集体统一行动,同一房间内的被帐、床席、床铺、桌椅等的检查和处理也必须同时进行,唯有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,减少复发。

1、环境防制

1)搞好室内清洁卫生。

2)重视个人卫生,勤换洗被褥、蚊帐、枕套。

3)涂抹墙缝,堵塞床架、床板、家具、踢脚线的孔洞和缝隙。

4)将床和墙壁、沙发等物件保持一定距离,给床套上一张床罩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绝臭虫的蔓延。

2、物理防制

1)人工捕捉。可采用敲击床架、床板、草席、家具等方法,震落臭虫并捕杀;或用铁丝挑出缝隙、孔洞内的臭虫后予以消灭。

2)物理拦截。用凡士林涂抹所有床脚或者使用臭虫拦截器,可以起到监测和阻止臭虫蔓延的作用。

3)沸水浇烫。受臭虫侵染的床上用具可用沸水浸泡;家具、床板、床架可搬至户外用沸水反复浇烫。

(4)阳光暴晒。小件的被感染物品,可用塑料袋密封,在阳光下暴晒数日可以达到杀虫效果。

(5)蒸汽处理。以床为中心,对所有臭虫聚集位置进行检查,采用蒸汽发生器对臭虫卵、若虫和成虫进行高温处理。

3、化学防制

化学防制是大面积防制臭虫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。采用化学防制方法时,应首先对臭虫的侵害情况进行仔细地检查,重点对臭虫的藏匿场所进行处理;施药方式以滞留喷洒和涂刷为主;臭虫侵害区域应统一行动;单次化学药剂处理往往无法彻底消灭臭虫,常需要间隔1-2周重复处理2-3次。

目前在我国取得登记的化学药物主要有: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和悬浮剂、高效氟氯氰菊酯·吡虫啉悬浮剂、倍硫磷水乳剂、右旋苯醚氰菊酯·残杀威乳油,以及各类以拟除虫菊酯为有效成分的气雾剂。